口译培训

谭载喜_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学者

<< 返回译坛名师 2012-07-04来源:口译
谭载喜,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学者,香港浸会大学驻校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其最主要贡献是将美国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奈达的理论译介到中国。
个人简介:

       谭载喜,男,1953年4月生,湖南涟源市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文硕士、哲学博士,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驻校学者、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执教于湖南师大(1981任讲师、1985年晋升副教授)、深圳大学(1991年晋升教授)。历任湖南师大外语系副主任、深圳大学外语系主任、外事处处长。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多套翻译研究丛书及学术期刊的编委。

背景信息:

       谭载喜出版著、译作12部,论文40余篇,约300万字,其中包括:《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翻译学》﹑《翻译研究词典》(主译)、《奈达论翻译》、《幸运的吉姆》(译作);主要代表论文有《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翻译比喻研究》(英文)、《再论翻译学》、《翻译单位的语篇语言学视角》、《中西翻译比较与探》、《翻译中的语义对比试析》、《文化对比与翻译》、《必须建立翻译学》、《论翻译学的途径》、《论翻译学的任务和内容》、《试论翻译学》、《翻译学与语义》、《论比较译学》、《翻译学必须重视中西译论比较研究》、《中西译学:比较与借镜》(英文)、《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等。
 
       谭载喜在其《翻译学》的专著中论证了翻译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又进一步指出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为它需要综合利用语言学、文艺学、社会学、符号学、心理学以及数控论(包括概率论)、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他在文中写道:“虽然它的研究涉及多门知识,但其研究中心始终是翻译,即语际、语内和符际转换及转换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在论及翻译学的内容时,谭载喜提出翻译学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普遍翻译学;(2)特殊翻译学;(3)应用翻译学。他解释说:“普通翻译学主要研究人类语言、文化及其翻译的一般规律,研究翻译的一般过程和翻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宏观上探讨翻译的性质、功能、标准以及译者的一般职责和条件等问题,并从历时和共时翻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的历史,其中不仅包括翻译的国别史、地域史,而且更应该包括翻译的世界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涉及一般语言的普通译学理论。特殊翻译学不同于普通翻译学,它的范围较小,主要研究两种具体语言的互译问题,涉及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揭示出它们之间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对应的和不对应的、彼此融和的和彼此冲突的东西,然后提出能指导两种具体语言互译的理论。应用翻译学主要研究如何把普通译学和特殊翻译学的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批评、翻译工具书的编纂和机器翻译等,从微观上对翻译的目的、功能、标准、程序和方法等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说明,以使普通译学理论和特殊译学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检验。任何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翻译理论都应当是普通译学、特殊译学和应用译学研究的结晶,因为在这样的理论中,既应包含泛论翻译的成分(适用于一切语言甚至一切符号系统之间的翻译),又应包括专论具体语言互译的成分(适用于具体的双语翻译,如英汉互译、俄汉互译、俄英互译等);既应具有帮助人们认识翻译实质的理论价值,又应具有指导具体翻译操作的实用价值。”
 
        从广义上理解:翻译学研究的,不仅仅局限于翻译活动本身,而应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一切领域。谭载喜把翻译学研究的对象进行归纳,浓缩为以下五条:(1)翻译的实质;(2)翻译的原则和标准;(3)翻译的方法和技巧;(4)翻译的操作过程和程序;(5)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如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作者与译文读者的矛盾等等。他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研究:对比语义学;对比句法学;对比修辞学;对比社会符号学;对比文化学;对比民族语言学;对比心理学等。

(责任编辑: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