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给“马航”发布会做同传的那些日子(3)

<< 返回同传故事 2014-07-23来源:口译
这天做完同传,忙完工作,回到家已经很晚,但刚到家就接到电话,新闻频道希望我住在梅地亚宾馆,以备马航临时又有发布会,可以及时赶到。接到电话

  这天做完同传,忙完工作,回到家已经很晚,但刚到家就接到电话,新闻频道希望我住在梅地亚宾馆,以备马航临时又有发布会,可以及时赶到。接到电话,心情很难形容。很高兴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但自己仍希望能每天回家住宿,否则会感觉没有归宿感,何况是刚刚到家,又要原路返回,记得高翻毕业后就没有过这种经历了。返回的路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思绪有些茫然,觉得自己要面对的还有很多挑战,也不知道马航事件何时是个头,但最后,还是暗暗给自己鼓劲、加油,不辜负台里对自己的期望。从此,我便过上了长达半个多月的梅地亚“寄宿”生活。每天做完同传,上完班,就径直回到梅地亚宾馆。上网,查阅资料,看新闻,记笔记....成了每天生活的主旋律。这样的生活简单、充实、但也真的累,像每天都要准备一场战斗一样,每天准备到凌晨的作息和精神压力也让本来就瘦的自己半个月内又瘦了一大圈,就连天天见面的同事都说我脸一下就凹下去了,变成了一条闪电。
  这段期间,各种直播技术故障也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就是直播信号中断,发言人说了半句直播就突然卡住,过好几秒才恢复,给同传的状态带来很大影响。这种信号卡壳几乎是每场必有。有时,给同传听的信号和电视播放的信号不是同一路,存在时间差,导致观众听到的我的同传比原音要慢二十秒,这种感觉就会很奇怪,等到发言人都已经宣布发布会结束,走了大老远了,我还在电视上滔滔不绝....有一次,直播刚开始都一切正常,进行到一半突然三路信号同时钻进了同传耳机里,不同信号各自存在时间差,弄得我不知道该听哪一路,即使想听某一路也会受到其他两路信号的声音干扰...当时那个囧啊,汗如雨下,方寸大乱,纠结到底是硬着头皮翻下去还是告诉导播,但告诉导播观众也就听到了...本来想试着翻下去,但有其他两路信号干扰,真是翻不下去,犹豫了几秒,我不得不说:“译员耳机里现在出现了几个不同信号,给译员理解造成很大困难,请技术人员调试一下。”导播这才了解到我的窘境,过了十秒左右,方才调试正常,但这时发言人已经又说了一大段,遗漏了好多重要信息。虽然信号恢复正常,但之前的状态已经完全被扰乱,心情受到很大影响。其实,译员的状态很重要,如果状态对了,有可能超常发挥;如果状态不对,能翻的都变得不会翻了。有趣的是,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信号都一切正常,如果我不说那段话,观众一定会以为我听不懂漏翻了一段....所以,在技术故障时,译员一定要让外界知道自己遇到的困难,获得技术的帮助,也得到观众的理解,否则就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
  当然,直播技术故障也能考验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4月19日那场马来政府发布会,在问答环节,直播快接近尾声时,突然信号断掉,一时无法恢复。我照例说了一句:“现在信号暂时中断,我们稍等片刻。”然后等待信号恢复,或者等主持人接词。这时导播突然在耳机里说了一句:“翻译总结一下刚才的发言。”我心理顿时咯噔一下:总结不应该是主持人的工作吗?同传在翻译时又没时间做笔记,通常是翻译完就忘了,哪会记得他说了什么?还总结?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主持人应该在做笔记才对啊...我和马来语同传面面相觑,怎么办?犹豫了几秒,催促声再次在耳机里响起:“聂槚赶紧总结一下。晕,看来没时间思考了,我赶紧整理好思绪,先说了两句垫场的话,一边说一边回忆刚才发布会讲到了什么要点,紧接着就脱口而出了,这时说话语速明显比同传要快一点,但还是尽可能匀速、简洁地表述出来。还好,有惊无险,做了一分多钟的总结,几乎没有打疙瘩,顺利完成。做完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我想,如果这次我总结失败,事后我肯定会与导播沟通,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第一时间救场的应该是主持人,不是同传译员。有些人可能对同传的工作不够了解,认为同传翻译的时候肯定会做笔记,什么都记得。其实我们是照着发言人的思维在同步翻译,没有时间做笔记,自己的精力是完全集中在两种语言的切换上,而不是发言的内容,经常是翻过了就忘了,我们永远是跟着发言人的下一句走。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记得,但是如果要有条理系统地梳理总结,呈现给电视观众,是需要给译员时间回忆和整理的,如果不给译员时间思考,而译员又没有足够的经验,肯定就会说的结结巴巴,缺乏逻辑。所以,大家需要对同传的工作有更多的认识,同传真不是全能的。当然,另一方面同传也需要随时锻炼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客户永远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不管怎样自己都要尽量做到处乱不惊,应对自如。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