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杰目前的职位是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口译工作者自愿结成的行业性协会,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口译员提供专业的沟通平台。
王民杰目前的职位是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口译工作者自愿结成的行业性协会,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口译员提供专业的沟通平台。采访一开始,王民杰就描述自己是“一个从事会议口译工作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他说自己不是什么专家,他更愿意以平等的身份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英语差班生也有春天
武侠小说中都有一个有趣的主角定律:大侠们出身可能比较落魄,在落难(掉落悬崖、遭人陷害等)后机缘巧合遇到贵人,蛰伏修炼几载最后一战成名。王民杰的经历其实跟大侠们的故事有些相似。父母是上海支援重庆的知青,高考时王民杰就心心念念想考回上海;如愿回到上海,却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复旦大学历史系;高考英语成绩比较差,开学后又被分到了英语差班。在高考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王民杰似乎并不那么走运。
看似逆境其实却处处有机遇,从小酷爱艺术文化的他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英语学习道路。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和他经历相似,同样是知青子女考回上海,人家却分到了英语好班,这让年轻的王民杰非常不服气,他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
读大学期间,每天他会花上7、8个小时练习听力,收听BBC、VOA等节目来锻炼自己的听力水平。练听力当然远远不够,王民杰还会自己一个人去外滩或淮海路,主动找外国人搭讪练习口语。坚持听和大胆说,王民杰就这样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语言需要亲身经历,学语言唯一的诀窍就是不断提升你对这种语言的经历。”
当时因为一门心思想学好英语,所以本身的专业课他也没有认真上。老师在讲台上用中文讲课,他会在脑子里自动将句子翻译成英语。等到后来做了专业同传译员再跟朋友聊起,他才意识到这就是
同传梦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的最初的开始。
考高口七次才过 跌跌撞撞走上翻译路
大学毕业后,王民杰进了一家外资超市做管理培训生,希望可以在工作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但慢慢他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不能如愿,几经权衡之下,他还是决定成为一名翻译,而考一个高口证书当行业敲门砖就成了他的首要目标。
考高口证书的过程并不顺利,“比我想象得要难考”,王民杰说当时的自己低估了考试的难度,考前就放风给自己的朋友说要去考高级口译,这才有了后来屡败屡战的“七考高口”经历。 那时候的王民杰像其他的年轻人一样年少气盛,“因为已经说出去了,所以不得不考下去”。在第七次参加高级口译考试笔试通过后,王民杰就去找了一份翻译相关的工作。
十年同传工作一路走来 乐趣大过压力
在同声传译领域工作十余年,王民杰印象最深的还是1998年第一次的同传经历。很有趣的是,当时的他还完全不知道也不理解同传的概念。当时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临时被抓壮丁的他虽然非常紧张,但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三天的会议同传任务,得到了在场外国专家的赞许。王民杰认为,对任何一位会议
同传译员来说第一次都应该是最记忆犹新,第一次如果坚持下来,以后的翻译道路会走得更有信心,而因为第一次挫折就放弃的同传译员也大有人在。
这算是一次误打误撞的经历吗?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正是因为之前他花了非常多的精力自学英语,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才有了在机会出现时他能够抓住的可能。王民杰说这一切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我们的生活中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机会,但机会最终只属于那些准备好了的人。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学习英语、将来有志从事会议口译工作的同学们来说,机会总会是有的,关键在于你要能抓住。
同传工作多年,王民杰当然也会遇到一时卡壳翻译不出来的状况。他强调了会议口译员比较重要的两个基本素质:反应快、知识面广。一旦在口译过程中遇到想不起来怎么译的状况,译员就需要迅速找一个最接近的表达来代替,找一个“最接近的类完美解决方案”。
同声传译的高压工作环境对译员的素质有极高要求,在我们外行人看来同传译员应该都会觉得压力很大,但王民杰并不这么看。他坦诚第一次的确会非常有压力,“因为这不是自己的舒适区”。他回忆当时的工作共分三天,每天他会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去卫生间待上十分钟,给自己时间平和心绪加油打气。熬过了最开始的三个月,只要调整好心态,把同传任务当作一种享受和乐趣,从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时候压力就会成为动力。所以在决定做同传之前,你得先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工作?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