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勇于学习,勤于实践(2)

<< 返回同传故事 2014-04-16来源:口译
当夜与次晨,翻译组的同志很辛苦,尽可能利用会前与会间的 时间钻研材料、熟悉内容,搞懂间题,记下重点和有关数据,反复熟 悉,考虑处理方法;有

  当夜与次晨,翻译组的同志很辛苦,尽可能利用会前与会间的 时间钻研材料、熟悉内容,搞懂间题,记下重点和有关数据,反复熟 悉,考虑处理方法;有的还反复收听讲话人的录音,真是日以继夜, 全力以赴,力争在报告人上场之前作好准备工作。
  分会报告因为日程稍后,准备时间较为宽裕,事情就好办得多。
  6、从容出场、沉着应战
  通过多方接触,认真准备,对所负任 务已较明确,如何完成,心中有底。 为使临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上场前译员还要留出时间,充分休息,上场后就能从容不迫,聚精 会神地工作。
  锦江饭店小礼堂与俱乐部各分会场当时并无同声传译设施。 全套设备均由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提供。在会场旁设专座 ,准备灯 光与话筒,供译员使用,会场每个座位均装上耳机,随手即可戴上。 虽然临时拼凑,却也解决问题。其附带好处是,译员处于台下听众 群中,距报告人较近,听得清,看得见。即使报告人脱离话筒,或屏 上投影图形较小,质量较差,视听也不太困难。小会场地方小,译员 与报告人还可以用手势、 表情保持一定联系,兼有连传的一些优 点。这样的语言环境,比远离讲台而又完全封闭的译员厢好得多。
  三、工作评估
  会议翻译有四种情况,视工作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效果;
  1、照本宣读
  不少中方入员与少数非英语国家代表采取这 种方式。由于有原文参照,有些译者可照着事先译好的稿件朗读, 效果颇好。大部分情况则是当场照稿口译,效果也不错;
  2、脱稿讲述
  这类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固定,再加上幻灯片与投影片的帮助,译来不太困难,也可获得较好效果;
  3、即席发言
  如内容熟悉,语言简短,勉强可以同声传译。如 发言有短暂间隙,也可连传,反之则较困难;
  4、专题讨论
  范围虽然明确,但具体发言则无法预测。有时 发生争议,各方争相发言,语言复杂,节奏急促,非但无法同传,就 连勉强连传也作不好。译得少,丢得多,效果就很差。
  虽有各种问题和缺陷,但因绝大部分翻译基本转述了报告内 容,有的还译得相当好,因而总的效果较好,即使插入一些不太像样的连传,也能为学术交流提供方便,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在当 时的用难条件下基本完成了翻译任务,得到广大与会人员、会议领 导和激光专家的肯定和鼓励。 一些中方代表说: “通过你们的翻译, 我们基本能抓着会议的线索,了解会议的进展。没有你们不行。 ”
  与会代表中,有多名美籍华裔专家,他们对两种语言和专业都 很熟悉。报告中他们时常注意收听我们的翻译。会后对我们说: “你们的翻译搞得很好,出乎我们的预料。 ”大会副主席、美籍华裔 专家王正平博士对我们说: “第一次国际会议的翻译搞得这样好, 真不容易。 ”
  四、几点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有以下粗浅体会:
  1、问一知十与一心二用
  同声传译之所以可能,不是译员的 大脑可以一分为二, 一半主听, 一半主说, 一心二用,并行不悻。而 是因为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译者对所述的内容高度熟悉。不仅知 其梗概,而旦了解细节。不仅可以依次照搬,而且可以分解组合。译 者将报告内容通过反复熟悉和思考,存贮于头脑中,记在纸头上听 凭使用。译员当然要倾听发言人的讲话,但其思考重点有主次之 分。大部精力用于复述,小部精力分管监听。在某种意义上,译者 也是报告者; 只不过他的报告使用另一种语言,其内容受到原报告 人的制约、控制,得到他的不断提示、指引、启发、参照。他能“闻一知十”, 听到开头,就知道中间和结尾。 或如方生平先生所说:“听到局部提示后,大脑已经能够自动地呈现出全貌。如果所述的内容和术语都为译员所熟知,译员就能在百分之十的收听信息中预测出其余的百分之九十,这种预测的准确性大大减低了语言信息的相对信息量,使传译员可以对原文的理解和传译不费吹灰之力。”
  2、胸有成竹与无从捉摸
  这次学术报告的题目、内容,早已明确、固定,临时讲述不过更加详尽、具体。即使加进一些即席叙述,也不会太多,离题太远。译者事先经过周密反复准备,对此已高 度熟悉,困而胸有成竹,不难转述。有些场合,译员和报告人的思路甚至可以高度同步。科技报告所用的语言一般较为规范,接近书面 语言,易听易懂,也减少了传译的难度,这样同声传译是不难做好 的。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