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宗岱学生:同为翻译大家,梁宗岱为何不如傅雷名气大?(5)
刘志侠: 掌握多种外语,了解外界,和外界交流是必要的。但以外语写作或翻译文学作品,想法并不现实。梁宗岱那个时代,很少法国人熟谙中文,还要
刘志侠:掌握多种外语,了解外界,和外界交流是必要的。但以外语写作或翻译文学作品,想法并不现实。梁宗岱那个时代,很少法国人熟谙中文,还要依靠中国人翻译文学著作。换了今天,时移势迁,可能梁宗岱也不会尝试了。我个人认为,以非母语进行文学翻译或写作,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工作。梁宗岱1930年离开法国后,再没有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他当年的中译法工作很有意义。一方面,他的顶峰之作《法译陶潜诗选》,得到像罗曼 罗兰那样有识之士的好评。另一方面,上个世纪初叶,法国书店充斥各种描写中国黑暗面的游记、报道或回忆,他的译作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这令人窒息的空间,这是一个书生能够为中华民族尊严作出的最好贡献。
近年来国内似乎一直有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倾向,一部分人提出很多我国的古代典籍、诗歌不可翻译。但不进行翻译,就无法让古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诗歌进行对话,甚至不能使其与当下对话,那么这些作品可能面临着永远滞留于过去的困境,所以在于如何看待翻译与传统的关系。
宣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对话,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工作,需要两种语言的译者配合。我个人不支持本国人翻译本国的古典著作,尤其是诗歌。一方面语言困难是实际问题,包括译者水平和语言差距等,另一方面,翻译出来的作品,对方未必感兴趣或者需要。目前世界文化交流十分开放,熟谙中文的外国人很多,翻译工作最好由引进国的译者去做,本国人则可用外语来推荐和介绍。
澎湃新闻:梁宗岱先生初到法国时住在巴黎近郊的玫瑰村,是中国留学生的集聚地之一,您能谈谈当时巴黎中国年轻文人圈的状态吗?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