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专访梁宗岱学生:同为翻译大家,梁宗岱为何不如傅雷名气大?(4)

<< 返回业内先知 2016-08-27来源:口译
刘志侠: 提及《一切的峰顶》序言的文章很多,但这篇序言不是梁宗岱一成不变的翻译理念,只是在某个阶段的一个想法。事实上,他的翻译风格一直在

 
刘志侠:提及《一切的峰顶》序言的文章很多,但这篇序言不是梁宗岱一成不变的翻译理念,只是在某个阶段的一个想法。事实上,他的翻译风格一直在变化,从瓦莱里《水仙辞》充满活力的彩图般翻译,中经“连节奏和用韵也极力模仿原作”的魏尔仑《白色的月》,到最后收放自如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他是在不断前进的。梁宗岱没有说过很多翻译理论,而是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交出高质量的译文。
 
澎湃新闻:最近几年,国内关于翻译的讨论进入了一种炽热化的状态,生发出很多关于如何翻译的论调,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译本优劣的讨论,一些读者可能在译文中发现了一些细微的错误,就以此为一本书定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梁先生的翻译追求能带来什么启发?
 
刘志侠:如同其他的文学讨论,对翻译错误的讨论有其必要性,但如果以论战来作商业招徕手段,则低估读者的智慧了。我个人反对滥译和没有必要的重译,欣赏“信雅达”的译文。梁宗岱并非专业译者,译作数量不多,但是他挑选作家和作品独具慧眼,翻译时千锤百炼,加上他的诗人文学家气质,直到今天,他的译作还拥有大量读者。《一切的峰顶》序言有一句话:“这里面的诗差不多没有一首不是他反复吟咏,百读不厌的每位大诗人底登峰造极之作”,这可能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澎湃新闻:我们都知道梁宗岱还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比如非常著名的《法译陶潜诗选》,这种能力令人折服,他能相对自如地穿行于法语和中文之间。很多西方学者都提到了学习外语对世界文学的意义,比如乔治 斯坦纳等人。您如何看掌握一门外语,或多门外语对文化间交流的意义?一个译者如何能像梁先生一样对母语和所掌握的外语进行互译?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