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北京奥运会,不再是闭门造车顾忌我们中国国人就足够,北京奥运是一场国际性质的友谊赛,我们无法同时说多国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意思,但是,我们能够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叫多国家,不同语种的人们,听的懂我们在说些什么。

       我们,拥有一支专门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多国部队”——同声传译译员。他们为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奥运会各个场馆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作翻译。我们今天带你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日常工作。
  
       美国人比尔-韦伯是本届奥运会的首席翻译之一。他曾经是美国蒙特利学院翻译口译系的系主任,他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组建奥运会同传服务团队。本次他率领一个由112名译员组成的团队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这些译员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韩国、意大利、阿拉伯国家和葡萄牙等11国家。北京奥运会上,他们负责英语和上述国家语言的同声互译。在这支团队里面有7位负责英语和日语互译的日本人。我们采访了其中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茅野博美女士。
  
       茅野博美女士今年50岁,但显得很年轻。曾就读于日本名校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在日本一所语言学校任教英语。96年她来到美国蒙特利学院进修翻译硕士课程,当时的指导老师就是比尔?韦伯先生,在他的影响下,毕业时茅野博美选择了翻译这个行业。她说:“美国不像日本和中国那样,译员可以加入一个公司。你不会从一个固定的公司那里获得翻译的机会,但是可以去公司做翻译。所以,我当时作了大胆的决定,当了自由翻译。幸运的是,那个时候工作比较多,我能够挣到钱。所以我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茅野博美女士和奥运会很有缘份,第一次给奥运会做翻译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次是为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作翻译,北京奥运会是她第三次给奥运会翻译。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有28大项、302小项之多,那么多的体育单词,她又是怎么准备的呢?她说:“来北京之前,韦伯先生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体育单词手册,其中有英语和中文的对照互译,但是没有日语,我要自己一个一个查。其中有些项目的词汇非常的细,记起来很费力。还有一点,哪个国家的那位选手取得金牌或是有什么新闻了,我们都要留意,作些笔记。因为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为成为记者提问的问题。所以关注新闻事件也很重要。”
  
       经历过几届奥运会的茅野博美颇有经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她的工作每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说:“早上起来后,先上网收邮件,通过CNN的网页看看最新的新闻是什么。我主要在主新闻中心工作,有时去国际广播中心服务,一般是10点左右坐酒店的班车去主新闻中心,离开主新闻中心一般是晚上的8点左右。我们英日翻译一共7人,如果发布会没有那么多的话,我们7个人将时间分开,一组是白班,一组是晚班。如果会议比较长的话,三名译员组成一队在同传间内翻译,但是新闻发布会一般不会长于1个小时,所以,2个人就够了。有的时候,会有很多场发布会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忙了。比如美国篮球代表队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在介绍完基本情况后,每个球员分开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同传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有的日本媒体找到我们,需要我们给他们做翻译,我们就会走出同传间去帮忙。”

       因为工作繁忙,茅野博美还没有时间白天逛逛北京城。几年前作为翻译来过一次北京。几年后的北京,在她眼里北京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她说,通过奥运会,中国人的一些意识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开放。

       这支优秀的,装备齐全的同声传译队伍,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优秀的译员用她们的头脑她们的声音把中国的声音传了出去,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传到了国际,传给了全世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