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做同声传译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飙(2)

<< 返回同传故事 2014-05-26来源:口译
那个场合里的人心如止水,或者说进入了一种状态,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和耳机里不断传来的声音。最身心合一的时候,词句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

  那个场合里的人心如止水,或者说进入了一种“状态”,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和耳机里不断传来的“声音”。最身心合一的时候,词句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打一个滚就换了一身行头,光光鲜鲜地出去见人。译员与发言者之间,不仅仅是语言同步,连思维都似乎同步了——你几乎可以猜测出他下一句要说什么。转换之间如行云流水,像在高速公路上飙车一样愉快……
  “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诀窍的,”林杰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上会的前一天绝不能累,绝不能熬夜,否则第二天脑子就木了。听懂了也译不出来。其次是当天不能吃得太饱,否则血液都跑到肠胃里了,影响大脑。当然也不能吃得太少,否则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撑不下来。”
  我让林杰用一句话来形容同传间,她想了想,说:“像个网吧。”
  一方面是每人一台机器,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神经高度紧张之下,周围有一点轻轻的响动都会很敏感。其他译员咳嗽一下,吸一下鼻子,或者手中的笔“叭”一下掉在地上,听在译员的耳朵中,往往宛若炸雷一般。有时候,一些译员一着急,还会蹦两句口头语出来。有一次国际会议的场合,某位外国译员不小心译错了,就真真地在话筒里骂了一句“F**K”。就像有些在网吧里做语音聊天的人一样。
  还有些同传,翻译的时候喜欢手舞足蹈,做大幅度的手势,比在现场讲话的人还激动。不过有些情况也不能一慨而论。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一位译员突然用非常难听的话骂将起来,而且半天收不住嘴。与会者惊愕之余,有人突然灵光一闪,摘下耳机去听发言者的“原版”。天哪,原来这位衣冠楚楚的绅士真的是在骂大街,而且用词更为不堪。
  最有意思的是阿拉伯语的同传。因为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发言时,往往要先引用一段长长的《古兰经》经文。这一段话他们已经烂熟,所以随口译来,有时“赶”得比发言者还要快。引用得多了,译员们也有偷工减料的时候,就干脆一句“安拉”全部概括掉。但是这种“先见之明”往往靠不住。有一次联合国大会的场合,一位妇女代表发言,大谈“妇女有权利控制自己的肉体,有权利选择流产。”讲了半天,突然话锋一转道:“联合国的机构应该……”那位译员竟然没转过弯子来,也顺嘴译道:“联合国的肉体应该……”
  如果他只是一对一的翻译,这漏子捅得还不算大。但在有些场合,同传译员们往往是“连锁”式的。尤其是一些小语种,需要译成英、法、中等多种语言时,未必全部找得到合适的译员。所以只能先由英语译员同传成英语、再由法语译员听着英语的翻译,同传成法语……在这样一根链条上,一头出错,满盘皆毁。
  就像在网吧里,大家联网打游戏一样。 同传在中国凤毛麟角 林杰说,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她在电视里看到同传译员们为中央电视台进行的战争报道,心中羡慕万分。
  “有些人真的是很厉害呢,”林杰说,“除了我们中国的这些前辈,我还亲眼见过一个伊朗的同传,开会的时候来晚了。只见他急匆匆地赶进同传间,一屁股坐下,耳机往头上一戴,闭上眼睛,嘴里立刻就开始哇啦哇啦传译起来。”
  她还知道,联合国的一些同传译员,技艺已经精深到了这样的地步:耳朵一边听,嘴里一边翻,手底下还能忙活着打毛衣……
  “我真希望自己能练得像他们一样,”林杰说,“这是我的理想。”
  眼下,中国的同传队伍还不是很庞大。全国有足够水平进行国际会议同传的人,大概只有几百人。像金字塔一样,越是高处的塔尖,够资格的人数就越少。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组织国际同传协会(AIIC)对会员资格的要求极严。AIIC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会员,中国会员不过20名左右。
  今年春天,北京遭遇“非典”期间,许多国际会议取消。林杰没有了现场锻炼的机会,就在家里看原版的英语影片,看全套的美国“探索”科学纪录片,一边听解说,一边练习做同传。
  “当然啦,字幕要挡上,或者干脆背对屏幕。”林杰笑着说。
  林杰告诉我们,前不久,欧盟同声传译培训班在中国招收了最新的一批学员。这一次她所在的部名额增加了不少。看来,欧盟与中国的这个合作项目,也是与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密切相关的。估计不久之后,林杰的同行队伍,又要有所扩充了。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