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同声传译的六大黄金法则(5)

<< 返回理论原则 2014-07-07来源:口译
当然,预测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预测错误怎么办。英国诗人蒲柏在诗中说:Its human to err,同传也并不会因为精心准备就具有某种百

  当然,预测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预测错误怎么办。英国诗人蒲柏在诗中说:It’s human to err,同传也并不会因为精心准备就具有某种百读不侵的特异功能。同传出错,如何“勾”回来,那是另外一个需要一整篇来讨论的话题,此处暂存不论。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预测出错并不可怕。在同传过程中,我们不断预测,如果预测正确,那么事半功倍;如果预测一半正确、一半错误,我们可以很快抓住正确预测那部分所腾出的时间处理错误的部分;而如果预测完全相反,那更好了,因为我们只要把自己所想的话反过来说就可以了,不是吗?
  问一问有经验的同传译员,几乎人人都有不断预测、有不断根据现实修改预测的经历,用句俗语说就是:预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测是万万不能的!

  第五条:Using simple sentences.
  真理永远都是简单而直接的,就像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等于180度,一加一等于二。真理不仅简单,而且一定是一个具有正常理性的人所易于理解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说话可能各有各的风格,有的人喜欢用简单直接的真理式语言,而另外一些人则有可能倾向于使用一些繁冗反复的语式。作为一名同传译员,各种说话的方式都碰到过,然而回头总结一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一位正常演讲人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表达一种观点和看法;无论演讲人采用什么样的逻辑和证据去表达和阐述其观点,其中心意思一定是融会贯通在每一段表述之中的!
  对于同传译员来说,在工作时的精神压力是很巨大的。对于一名合格优秀的译员来说,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始终保持表面的平静和某种绅士风度。即使发言人的讲话再快、再乱,一名优秀的译员也仍然需要表现出良好稳定的心态和平稳准确的翻译状态。记得曾经有位联合国资深同传来北京讲学时提到他去动物园看鸳鸯的故事甚是有趣。他打趣说同传译员其实就像是在水面游泳的鸳鸯,表面看去姿态优美、闲适,在水面上不紧不慢地划出漂亮的水韵,然而如果往水面以下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腿在水下紧张快速,甚至有些忙乱地划动着。同传译员与此相似,大脑在高度紧张快速地工作着,然而表面上却仍然需要表现出不急不忙的优雅风度!
  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我们前面谈到的种种技巧之外,尽量使用简单句表达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巧。在口译现场,使用简单句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只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尽量使用简单句,那会容易得多,因为我们在写作是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遣词造句,选择简单句式,然而在口译的现场,如果发言人本身说的就是简单句还好,如果碰上一位特别喜欢拽长句的发言人处理起来就困难得多。
  一般说来,除了哲学中的某些概念和观点必须用诘屈聱牙、回环往复的方式来表达之外,在同传所能接触到的主要学科领域通常都不会遇到无法用简单句来表达的观点或逻辑。我们所谓的简单句,大概指的就是由主谓宾三个成份组成的基本句式。在中英文中,这种句式都是最基本的,任何复杂的长句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般都可以简化为有多个简单句组成的结构。如果专门学习过笔译,大家一定训练过长句的翻译,而翻译长句的一个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拆而分之”。“拆分法”的关键又在于辨别主句和从句,再分别寻找到主从句的主谓宾。在文学翻译中为了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也许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并不可取,然而在口译工作中却是完全适用的。
  有过用英语写作经验的人一定都能感受到驾驭英文长句的难度。即使是我们的母语中文,驾驭长句也会增加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负担。前问题到过的法国学者Daniel Gile就曾经在阐述他的“精力分配模型”(The Effort Model)时提出过一条“最省力”(The Least Effort)原则。他的意思是由于同传对于译员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苛求,译员往往会选择“最省力”的处理方式。同传译员在现场工作时大脑至少同时要处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首先是发言人的信息输入,其次是对信息的分析、归类、消化、理解,再次是对信息的翻译,最后是以另外一种语言输出信息。然而这还只是一个总体的概括,因为在同传过程中还有许多边缘性的信息也在争夺者空间。例如,译员必须拿出一部分的精力来储存短期记忆,也就是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分析和翻译的不断涌入的信息,它们需要通过译员的短期记忆来暂时保存。此外,译员在现场还会碰到机器噪音、会场杂音,甚至会场突发情况的种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别无选择而只能努力使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大化,并同时使得自己花在每一项信息处理任务方面的精力最小化。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