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同声传译中的“等待”

<< 返回经验分享 2014-04-10来源:口译
影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但大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影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但大体可分为外部 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会议主题、事先准 备、会场同传设备质量等;内部因素除译员身体、心理状况和语言能 力及知识积累外就直接涉及到在翻译过程中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和把握。再进一步说,这种对时间的把握可以从译员处理听译时差(eartongue span/ear-voice span)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出来,并且与具体的 同传方法与技巧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已从各自不 同的角度对同传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根据国际会议同声传 译的特殊性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同传实践中把握时差提供了 微观的可操作的技巧,其中包括“顺句驱动”(有的学者称之为“线性 原则”)、“适度超前”(预测)、“归纳”、“信息重组”、“断句”、“添加”、 “简化”、“反说”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我们发现,有些研究由于没有 充分考虑同声传译的特殊性和译员的工作负荷,也存在着失之偏颇 或误导性观念或论述,这些论述有的甚至出现在专业教材或专著中。 比如,张维为先生提出的关于同传过程中的“等待技巧”就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我们认为,这种所谓的“技巧”在理论上有悖于同声传译的 性质,在实践中其颇具误导性,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故此提出 一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国际会议口译研究界同仁的进一步 讨论。
  “等待”不是同声传译的技巧,而是同声传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其表现是从听到译的时差。同传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综合利用各 种技巧最大限度地争取缩短这个时差。时差愈小,传译出的信息就 越充分,译员就越主动、自如,心理压力和精力损耗就越小。译员在 利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进行高度紧张且持续不断的传译过程中自然 知道,等待必然引起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如增大记忆压力,使原 语信息加工更加困难,表达更急促,过早耗尽精力甚至引起暂时失 忆,造成同传的中断。因此,译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巧争毫 夺秒,从而赢得主动权,避免“等待”造成的消极后果。在这些方面, 应该充分利用同声传译方法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张维为所总 结的各种其他技巧),如信息预测和语言结构预测、顺句驱动、补充、 修正等,从而全面提高同传质量。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