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意大利语同传第一人——张密的同传人生

<< 返回同传故事 2014-06-03来源:口译
意大利语同传第一人——张密的同传人生
  现任我国对外经贸大学意大利语教授、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的张密,是我国最早的将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的著作引入中国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意大利语教育界的先驱,曾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和爵士勋章。
  随着马可波罗和图兰朵计划的日渐成熟,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正在急剧攀升,2005年,整个意大利不过500多名中国留学生,截至2013年底,这一项数字已刷新为1.5万,仅在2013年,便有3700多名中国留学生前往意国求学。
  时间回溯到32年前,有个年轻的女教师也曾踏上这条通往意国的求学道路。那时,她撇下一对年仅2岁的双胞胎女儿,流泪远赴异国,生命从此与意大利交织融合。
  时光荏苒,当年的女教师已是中国意大利语界赫赫有名的张密教授,她的译著《一个身子分成两半的子爵》、《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等,为无数中国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的门窗。
  除此之外,回国后的她还致力于中意两国的交流活动,为两国的友好发展搭建起座座桥梁,其本人在1999年和2005年被意大利共和国分别授予了骑士勋章和爵士勋章,在我国能被两次授勋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这一切的开始,还得从32年前一个年轻女教师萌发的“出去学好意语,回来教好学生”的愿景说起。

  出国进修  时不我待
  2014年1月15日上午,《留学生》记者拨通了张密在对外经贸大学办公室的电话,对方一声“你好,我是张密”拉开了一个半小时的采访序幕。
  尽管已经64岁,却听不出丝毫“上了年纪的声音”,张密发音字正腔圆,声如洪钟,思维连贯有序,尽管在记者突然抛出某些问题时稍有停顿,回答时却能做到缜密周到,不愧是常年在三尺讲台和大型同传现场厮杀出来的老将。
  张密的一辈子和意大利密不可分,这段不解的缘分从1972年便结下了。该年,张密成为高校恢复招生后的首批工农兵学员,入读北京外贸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前身)的意大利语系,1976年毕业后便留校担任老师。
  1980年的一次短暂的意大利之行,让张密做出了出国进修的决定。当时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开设的一家皮革厂向意大利引进设备,派遣了技术组前往该国学习,张密作为随同翻译,第一次踏上了意大利国土,听到原汁原味的意大利语,在交流中捉襟见肘的张密百感交集:“我学的意大利语,完全不够用,连正规教材都没有,都是靠老师教,我就想出去学好意语,回来教好学生。”
  就这样,她萌生了出国进修的念头,跟着技术组回国后,她立即递交了申请,并在1981年得到批准。尽管当时一对双胞胎女儿只有2岁,张密把她们送进托儿所“全托”,“走之前我去托儿所看她俩,她们对将有2年时间见不到妈妈这事完全不知情,我偷偷地看,流着眼泪离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说到伤心处,张密停顿了,双方无言。
  “那为何不考虑晚点去呢?”记者先打破无声,这个问题立即让张密跳过这短暂的低落,回答道:“我必须进修,时不我待,语言不足摆在那里,需要花时间去弥补,越快越好。至于家庭,我们那时候的思想就是工作第一,家庭第二。”

  内心有阳光
  进修时间为两年,先后在贝鲁贾外国人大学和罗马大学,这是张密第二次踏上意国,与第一次相比,少了初来乍到的惊喜,多了挥之不去的孤独。
  身在异国他乡,最令她魂牵梦萦的便是亲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儿,可是没有国际长途电话,与家人的联系完全靠书信,从寄出一封信到收到回信,需要等上两个月。除了了解家中的近况,她最想看到的是女儿们的照片,当看见回信的内容写道,女儿对别人说,我不是没有妈妈,我的妈妈在意大利,她很快就回来了时,张密心酸得直落泪。
  她深知自己为这学习机会付出的代价有多重,所以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食堂、宿舍和图书馆这三点之间的轨迹上循环往复,枯燥的生活中,寂寞感随时侵袭而来。“有时候,在宿舍独自看着书,突然就感到可怕的孤独,我打开门匆匆忙忙往人多的方向跑去,直到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包围着我,这种感觉才慢慢缓释并消失”,多年之后,张密谈起那时的孤独感仍然心有余悸。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