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同传是怎样炼成的?

<< 返回同传故事 2014-05-20来源:口译
同传是怎样炼成的?(同传学员现场观摩感想)
  第一次走进会场的同传箱

  今年的3月18日我和同班另外两位同学有幸去观摩了蔡骅强老师和他的buddy担任同传的一场会议。
  会议主题相当专业,一进会场我就注意到屏幕上不断滚动的PPT,里面充斥着我从未见过的大量专业术语。
  然后注意到的自然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同传设备—同传箱。箱子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小,里面勉强可以坐两个人而已。蔡老师趁着空档为我们介绍了同传设备:耳麦、话筒、频道切换、红外线板等等。
  我们观摩的主要目的当然是现场感受同传的过程。一天的观摩下来,必须说这活儿真不容易!从同传箱里大叠的资料可以看出在会前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做准备。而在一整天的会议中我们看到了课上讲到的同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语速超快的中文演讲者,新手最怵的印度口音,强烈到几乎听不懂的法式英语,还有德国口音中国口音瑞典口音….还有坚决不肯和同传有事先交流的演讲者,不一而足。但是,蔡老师和他的buddy听上去是那么的从容自若,游刃有余,几乎没有打结停顿的地方,我们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同传译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懈的学习和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各位同学共勉。

  同传是传讯不传字

  今天去观摩,对于我来说,其实不仅是第一次感受同传,也是第一次体验国际会议,体验它的氛围,也了解一些它的流程,最主要的就是去感受了一下现场同传!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离同传的要求还是差很远的,它不仅要求我的英语好,汉语好,还要求现场反应快,另外还要能够适应带有不同方言的英语发音,所以今天去观摩的时候就只是听听而已,都谈不上模仿。
  第二,今天的观摩让我对夏老师说的“同传是传讯不传字”的这一原则,有了最直观的认识,虽然还不能很好的去实践!
  第三,同传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谁都不能保证不犯错,并且什么都知道, 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把错误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习并训练同传的过程其实本身就是对译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个过程是持久的,甚至是反复的,这样的话就要求我们有很坚定的信念!
  第四,归根结底同传还是一个实力活,自己在台下还是要尽量多的积累单词,扩大知识面,扎实自己的语言功底,所以再多的练习都不过分!

  现场观摩国际会议同传

  3月16日、17日,我很有幸跟随老师参加了在上海扬子江某酒店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创新峰会。会上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会议气氛十分融洽,对于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领域进行了创新而有深度的探讨。
  由于是峰会的形式并且又有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管理层领导,因此会议现场就设有箱子以及同传设备。为其两天的会议,共有3名同传译员配合进行同声翻译。物流领域涉及行业企业范围广,前后共有8位嘉宾上台做主题演讲,这就需要译员有充分的准备和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而这8位嘉宾分别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德国、印度、美国,不同地域的口音加之有快语速的讲者成为了为本场会议作同传最大的挑战,此时对译员在语音辨识度和反应灵活性上的要求就更高了。同声传译是口、耳、脑、眼、手的同步处理过程,也因此是口译中难度相对较高的一种,同时的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和源语译语的转换能力决定了传达信息的完整性和流畅度,即译文的好坏。而由此看来,为本场会议做同传的3位前辈都是完成的非常出色的。
  身临现场的感受和原本单纯在课堂上做口译练习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学到了物流领域的许多知识和中英文表达,也为以后能有机会做此类同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次的观摩让我收获颇丰,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