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实验程序 被试的汉译英测试和归因测试分别进行。为确保被试认真答卷,本次汉译英采取学期期中测试的方式进行,被试并不知道自己在参加一项实验
2.3 实验程序
被试的汉译英测试和归因测试分别进行。为确保被试认真答卷,本次汉译英采取学期期中测试的方式进行,被试并不知道自己在参加一项实验。翻译测试后的第二周,对被试进行归因的集中施测。在完成问卷后,被试都收到研究者赠送的一份表达谢意的小礼品。所有的答题资料都输入电脑用SPSS 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 翻译学习归因倾向状况调查
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影响个体归因的最重要的因素有4个: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以及运气。本研究主要采纳Weiner的4因素3维度归因理论框架(Weiner, 1984,1985)。
表2 Weiner的归因理论框架
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我们将被试对翻译学习成绩的归因主要分为4大类: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以及运气。
在能力因素方面,在58份调查问卷中,56人提到自己在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占被试总数的96.55%,即绝大多数的学生将自己汉译英学习不好的原因归因到能力因素方面。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有3方面的问题:
1)语言水平问题
在58份调查问卷中,53人提到了语言水平不足的问题,占被试总数的91.38%,即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不足。因此,可以说,在汉译英学习的能力因素中,英语语言水平是第一大障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语言水平不足又包括3 个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和文体方面。在词汇方面,58 份调查问卷中,49 人提到自己的词汇存在问题,占被试总数的84.48%。由此可见,词汇问题是造成学生语言水平不足的第一大因素。词汇方面的主要问题有:① 用词不当(45 人提到,占被试总数的77.58%,如用词不准确;词汇使用重复;用词简单,不会使用高级词汇;搭配使用不当等)。这反映出词汇深度知识不足是学生英语词汇的第一大问题。② 词汇量不够(23 人提到,占被试总数的39.66%)。这反映出词汇广度知识不足是学生英语词汇的第二大问题。在语法方面,58 份调查问卷中,27 人提到自己的语法存在问题,占被试总数的46.55%。语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句式简单、单一、不丰富(19 人提到,占被试总数的32.76%),其他问题有拼写、时态、句子不完整等。在文体方面,7 人提到自己的文体存在问题,占被试总数的12.07%。例如,1 名学生提到自己的文体不够正式,原因有两点:一是害怕出错,所以尽量用最简单、最熟悉的词;二是积累不够,都是自己编造的说法,不地道。
近年来,西方翻译研究学者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翻译能力模型(Campbell, 1998; Neubert, 2000; Bell, 2001; Pym, 2003; PACTE, 2000, 2003, 2005),其中都提到了双语能力。但是,双语能力只是翻译能力的一种成分,并不是其核心成分。这是因为,在西方,学生在进行翻译专业学习前,其语言水平已经达到了较为熟练的程度,翻译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而不是语言技能。但在我国,情况并非如此,许多进入翻译课堂的学生的语言水平都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其语言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相应的翻译任务。马会娟(2013)曾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门汉译英课程:国粹文化英译和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几乎100% 的同学都认为汉译英的难点在于英语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她认为,在汉英翻译能力的构成成分中,语言交际能力应占有绝对核心的地位,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学汉英翻译只能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达不到学习的根本目的。依据学生归因的角度和具体的数据比较,本研究同样发现汉英翻译学习中的第一大问题是语言问题,主要是英语语言水平问题。因此,在我国翻译教学中的汉英翻译能力的建构方面,我们既要教授翻译知识,又要充分关注语言问题。这是我国翻译教学与西方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差异。
2)翻译中的思维模式问题
在58份调查问卷中,8人提到自己的思维模式问题,占被试总数的13.79%。主要问题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难以克服,中文语言思维模式影响英语的表达方式;缺乏翻译的逻辑思维模式;思维不灵活。
3)翻译技巧问题
在58份调查问卷中,7人提到自己的翻译技巧存在问题,占被试总数的12.07%。主要问题是:不会转换或转换不够巧妙。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