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家整理了“平凡中的伟大—致每一位同传译员”,希望对想了解同传设备的相关信息有所帮助,想获悉更多同声传译的资讯,可以持续关注口译家同声传译网。
口译家整理了“平凡中的伟大—致每一位同传译员”,希望对想了解同传设备的相关信息有所帮助,想获悉更多
同声传译的资讯,可以持续关注口译家同声传译网。
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翻译家,他叫张可平,是一位残障翻译家,现年53岁的他,17岁因颈椎骨骨折导致高位截瘫,颈部以下无法移动,双手手指无法弯曲。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从2007年开始,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做英文台本翻译,至今已坚持了9年,共翻译了12部电影。今年,他承担了影片《捍卫普林西晋的人》的翻译工作。该片不仅时长有2个半小时,更包含了大量社会政治学和法学方面的专业词汇,花费了他巨大的心血。由于手脚均不能自由活动,不到20平米的屋内,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床,这是张可平生活和工作的“战场”。张可平无法捏笔,写字时,必须用绳子把笔固定在手指上。为了保持平衡,他还得用绳子把自己的双膝紧紧绑住。捆绑张可平的绳子固定在床架的两端,他的整个身子牢牢贴住铁丝床,光看姿势就觉得很辛苦。张可平说,每次绑腿得花40多分钟时间,往往一绑就是一天,膝盖因为血流不畅,肿得像馒头。看到这样的消息,身为翻译行业的一员的小编感到十分的心痛与同情,在当今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翻译工作是轻松,而且是工资高的一份工作。这个观点不是错的,但是是不全面的,作为口译的翻译工作者,他们的工资确实相对较为不错。但是,对于很多的笔译的翻译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工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优越,甚至有时会少的可怜。而且,不管是笔译翻译工作者还是口译翻译工作者,这份工作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这期间的痛苦与磨练,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个中滋味,只有每一位翻译工作者才懂。就像小编上面介绍的这位残障翻译家,他并不是英语专业出生,更不是助攻翻译专业,他是“半路出家”的翻译家。17岁前的张可平爱跳爱闹,是个运动高手,身体素质极佳。在一次游泳跳水时,他不小心撞到池底,造成颈椎第四第五节骨折,中枢神经损伤,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大小便失禁。张可平2岁时父母离异,和后母关系一直不好。瘫痪后,后母嫌他累赘,不愿照顾,放任他在医院病房自生自灭,这么一躺就是5年。21岁时,毫无基础的张可平开始试着自学英语,那时他已瘫痪在床4年多。他托人买来收音机,在嘈杂的病房内每天背单词,练发音。自学10年后,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张可平开始在各大刊物上发表译作。但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翻译的第一部45.5万字的长篇小说《玻璃火蛇》最终没能出版。2002年4月11日,张可平翻译的第二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殒药》,终于由百家出版社出版。次年,他加入了上海翻译家协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人生。作为佳音特翻译公司的一员,小编深深的理解每一位翻译行业的工作者的艰辛,小编知道,并不是每一位翻译行业的工作者都像这份工作的外表那样光鲜亮丽,其中的痛苦与挫折,也不是他人能够懂得。
残疾翻译家张可平让小编深深的感到敬佩,小编并不是因为他的残疾而敬佩他,小编更多地敬佩他是因为他对待翻译事业的那份坚持,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的那份勇气与精神,看到张可平,小编又想起了另一位小编深深喜爱的翻译家,他叫孙仲旭,小编自从读过他所翻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翻译家。可是这位小编深深喜爱的翻译家却在去年的8月28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因是他患有重度的抑郁症。小编并不知道孙仲旭的抑郁症是否与翻译行业有关,但是,翻译行业失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业余翻译家确实让人觉得有无限的惋惜。翻译的工作是辛苦的,贵在的是那一份不断地坚持与努力,在面对每日枯燥的文字,日复一日相似的工作与生活,辛苦时不分昼夜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容易的……每一份工作都有着自己的难处与痛苦,翻译也是一样。小编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工作就是生活,我们热爱生活,所以我们也要热爱我们的工作。是啊,只有热爱才能有一份坚持不懈的动力,对代翻译,就算是面对再多的痛苦与挫折,面对再多的烦躁与不安,也要耐心的把自己的翻译任务一点一点的完成,只是因为心中的这一念执着。每一位翻译工作者都是辛苦的,都是不容易的,为了一份翻译工作,翻译工作者们可以彻夜不眠,在每一场口以当中,都要聚精会神,精准的翻译出、传递出所需要翻译的每一句话的含义。这就是翻译工作,这也是我们翻译工作者们的生活,我们热爱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热爱我们翻译的工作。
翻译的工作或许辛苦,或许枯燥,但翻译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每一位辛勤工作的翻译工作者,我们的翻译行业也不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虽然翻译这份工作是平凡的,但是翻译这份工作所带来的结果是伟大的,不管是一本佳作译著,还是一场商业洽谈……翻译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本书或是一次合作这样简单,他所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平凡中的伟大,小编在此向每一位辛勤工作的翻译工作者们致敬!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