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九旬王智量:能翻译我就有用(4)

<< 返回业内先知 2016-08-26来源:口译
对话 给中国诗人铺一条路 广州日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诗歌感兴趣的? 王智量:我初中一、二年级就对古诗词感兴趣了。后来逐步接触了一些新诗,自

  对话

  给中国诗人铺一条路

  广州日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诗歌感兴趣的?

  王智量:我初中一、二年级就对古诗词感兴趣了。后来逐步接触了一些新诗,自己也偷偷写一些,慢慢进入了诗的境界。后来学了外语之后,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西方诗歌里去。

  广州日报:您的诗歌翻译得到很多的好评,您对诗歌的翻译是如何把握的?

  王智量:翻译诗歌不仅要传达形式,而且还要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体现。我认为要把外国的诗歌翻译成中文,不仅是要让读者感受到原作者的激情,还要对我们中国的新诗建设有好处。我们的新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自己的格律。当代中国的诗歌有各种形式,虽然也有很好的诗歌,但诗歌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应该有它自己的格律。像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都是如此。

  所以我翻译诗歌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原来的韵脚来翻译,既不能违背原意,又要保持节奏,把韵律表现出来。我翻译诗歌就是希望给中国的诗人提供一个参考,这就是我们翻译人的使命,去给别人铺一条道路去走。

  广州日报:您不仅是个翻译家,还是个作家,您除了《饥饿的山村》,还有其他作品吗?

  王智量:实际上我写过两本小说。还有一本叫《海市蜃楼墨尔本》,这是我1998年~2000年在澳大利亚生活时写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故事,反映出澳大利亚对于中国人始终是海市蜃楼,无法真正融入。后来我的一个学生出了4万多元找出版社印刷出版,却遇到了骗子,最后这本书只印了100多本。不过这本书现在已经出版了。

  广州日报:《饥饿的山村》里的小标题和内容很震撼,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虚构的?

  王智量:小标题是编辑自己加的,故事和情节主线都是真实的,我写这本书的理念就是要把那个时代记录下来,告诉大家,我们的国家已比过去富强很多。

  广州日报:好的翻译家,中文造诣也会要求很高,对于读书你有什么好建议给年轻人呢?

  王智量:最开始接触面可以广一些。比如,大学一、二年级可以涉猎各方面的书,在这里面找到自己大致粗略的方向,然后给自己建个书目。学习应该像造金字塔一样,基础很广,逐渐收拢,最后进入自己的专业,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走到塔尖,你就会作出贡献了。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