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一有提到同声传译员这个名词的时候,第一感觉想到的浮现出一幅画面总是出现在会议当中,无论是国际的大型会议还是国家之间的小型会议。往往人们所了解的都是不深刻的,毕竟不在这一领域发展,也不在这一范围内工作等。却也不知道同声传译工作者会出现在CCTV—4的电视直播频道当中。其实,这是事实。他们无处不在。他们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发生在国际当中一些重大的事件当中。比如对战事的报道,对战事当时的情况的描述等,都是离不了同声传译员的。
我们就为大家说一下他们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吧。第一,就是一个字 “ 累 ” 。有一天,由于人手不足,张炜、胡利平及冯京葆三人从晚上六点进直播间,一直轮流工作到凌晨三点,早上七点又回到了直播间,一口气又工作到晚上六点。第二是压力大。大家都感到,此次翻译工作责任重大,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第三是难度大。就这一点,可以多讲一些想法,因为这里是翻译网站,大家到这里来基本上也是为这一个目标而来的。 1 、军事术语多,平时做翻译时接触军事内容很少,有许多专业的术语不熟悉,如 BDA , 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military assets, etc. ;武器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如, tracer, storm shadow, army rangers, etc. ;此外,地名也要翻译得与电视及其它媒体使用得相一致,所涉及的基本上全是阿拉伯的地名,发音不熟悉,很不容易翻译准确,如, Al Faw, Umm Qasr, Romela, etc. ,如再有一些小地方的名称的话,就更不容易译准确了。 2 、士兵讲话不清楚,俚语多,速度快、逻辑差。有时还要接从阿语译成英文的版本做翻译,在同传专业中叫 “ 接 RELAY” ,经常两种语言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听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 3 、声音信号总的来说还可以,但有时候只有 8kbps ,如视频电话的翻译,大大低于平时可以接受的信号水平。翻译在战场上的报道时,可听到坦克或大炮的轰鸣声,对翻译产生极大干扰。 4 、电视节目的英文速度奇快,每分钟的字数时常在 250 个以上,大大超出了本行业规定的 100--150 字 / 分钟的要求。此外,多数节目的播报都是照稿宣读的,而译员手头是不可能有稿子的,因此,很难跟得上、译得全。 5 、无法做太多的准备,战况每天都发生变化,太多意料不到的东西。 6 、直播压力大,要讲话清楚更为不易,观众有时可能会下意识地与播音员的讲话口齿清楚度进行比较,另外,因为电视是最能使人的缺点放大化的媒体,这就使译员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7 、要把握住 “ 宣传口径 ” 。为了保持我国电视台报道的公正性、如实性,有些单方面的偏激内容不宜播报,如所谓的 “ 解放伊拉克 ” , “ 萨达姆流氓政权 ” ,及辱骂布什总统、布莱尔首相等人的词语,对于这些内容要现场做一些 ” 技术处理 “ ,不能不译,也不能全译,这就会让懂英文的观众感到译员在胡编乱造,有些同事甚至还因此受到了一些观众的批评,这也对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8 、要求翻译的片段出现得 ” 太突然 “ 。一般是要求译员翻译 CNN 或半岛等电视台传送的信号,导播看到某一段内容有新闻价值,便会马上将镜头转移过去,并请译员当即译出,由于译员没能够连续看到这一节选的前面内容,很把握住其内容的完整性,甚至二、三分钟的内容一下子就过去了,译员还没有搞清楚听到了些什么 东西。 9 、逻辑性的把握不易。因讲话速度快,有时只能 ” 跳跃式 “ 的抓大意地翻译,有同事讲这是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但这样做有可能会失去中间一些关键的逻辑性连接内容,使译员翻译出来的东西听上去驴唇不对马嘴,即使你想现场编造,也造不出来 。以上的问题,有些是可以克服的,有些是难以解决的,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是对译员提出的新的、更大的挑战。由此看来,同声传译员的工作确实不好做啊。
我们这里仅仅举出了其中某一些同声传译员的例子来和大家一同感受,同时也看到了同声传译员的厉害之处,也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与劳累。其实他们也是不容易的,学习的时候不容易,现在出身社会,任职之后也依然那么辛苦的工作。因为国家太需要这些同声传译员了,没有了他们,我们国家就好像又回到了“闭关锁国”,没有任何的途径知道国外之间的事情。所以,我们非常敬佩他们。
(责任编辑:那些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