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中的噪音指的是电话线的噪音或电视机屏幕上的雪花,现在引申指信源发出的不理想的信号,或使信号难以准确解码的干扰。闪噪音可以源于信道、听众、发信人或信息本身,经常干扰发信人的意图,影响信息的传递。
在同声传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物理噪音,如投影仪出现问题,同传设备出现杂音,同传工作室外的干扰噪音等。同传译员坐在同传工作室中工作,尽管有玻璃等隔音装置,有时仍可以听到工作室附近的听众发出的噪音,如:起身走动的声音、打手机的声音、笑声,甚至是听众讨论时发出的声音。
同传译员自己及其搭档有时也难免会制造各种各样的物理噪音。经验丰富的同传译员会十分小心,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但有时因为同传译员桌上备有口译时需要的词汇表,参考资料或是演讲稿,而这些材料大多都是纸质文稿,纸张的翻动对口译员来说是一种噪音,会分散同传译员的注意力,同时对听众而言也是一种噪音,因为同传的设备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即便是细微的声音也会通过麦克风被放大,并传到听众耳朵里,影响听众对信息的接收。
同传译员必须从听到的各种声音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人们的耳朵有“过滤”的功能。这叫做“鸡尾酒舞会现象”。在鸡尾酒会上,人们在不同的角落和人交谈。舞会上存在着很多各种噪音,人们不得不选择他们要听的是什么内容。同理,当同传译员工作时,也必须选择有用的信息源,同时克服噪音的影响。
信息和语言的噪音是一种综合现象,由词汇、语法结构和文体特点等诸多因素共同造成。发言人发送的信息中通常包含一些噪音:或是发言人发音不准,或是发言人的语音中带有某个地区的浓重的口音,或是说话中有一些语法错误,句型错位、用词不当、文体错误或口误等。有些发言人为了更好地与听众沟通,采用双语发言的模式。例如:笔者在一个东盟会议上做同声传译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发言人是来自美国领事馆的一位美国人,在十分钟的演讲中,前面三分钟的开场白用中文发言,然后用英文发言,结束语又转换成中文。这种变化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噪音,同样会分散同传译员的注意力。在同传中源语语篇属于口头表达,发言人在说话时不可能像写文章那样细细斟酌每个词句,因此同传译员要能抵抗噪音的干扰,可以通过事先充分掌握发言人的语境以便尽可能地了解发言人的原意。在平时同传训练时应多选择一些带有不同口音或发音不准的发言人的语篇,最好是非英语国家的发言人用英语做的演讲,在演讲中译员必须排除包括语音、用词、语法等噪音的干扰,能临场适应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做到从容应对。
(责任编辑: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