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外交部翻译孙宁分享英语学习经验(3)

<< 返回经验分享 2015-11-19来源:口译
作为翻译官的孙宁,以其到位精彩的翻译,优雅睿智的形象,灵活巧妙的应变捕获了众多媒体的镜头,受到了国内的一致认可。
   英语作为专业该怎么学?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难题。一开学,孙宁就感到挫折就纷至沓来:语音、口语免修考试双双没过。怎么办?没办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苦恼没法驱遣,就把它们淹没在书本中。但学习之余心里也嘀咕:自己到底行不行?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笔头比较强,基本功扎实。但瑜不掩瑕,口语差、不爱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这不能怪别人,谁叫中学时一直纵容自己的懒惰,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编对话,总是千方百计地躲,欠了一屁股债等着老师“大赦”。
  痛定思痛,决定改弦更张。
  性格一下子改不了,就从其它方面努力。
  一是恶补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在小花园里一个人苦练:一年后果然见成效,开始陆续有人夸我语音好了,可见天道酬勤。
  日后慢慢知道,中国人语音常见毛病:
  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发音位置普遍靠前,这样发出来的音比较单薄,这是一弊。
  二是双元音马虎,后一个元音不发足,如bye听起来像汉语的“拜”,大错。
  三是重音常读错,弄得老外往往不知所云,须知重音在英语里的重要性好比四声之于汉语。
  四是长音偷工减料,常用短音敷衍了事,如region第一个音节。
  五是音节尾的m/n常吞掉,该闭口的不闭,如mine听起来像my。
  六是单元音不够饱满,无精打采掺在一堆辅音里面,如maintain中的两个/eI/很少受重视,总发成/mEn5ten/,再如man经常听着像men。
  七是该连的不连,一盘散沙,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GRE /7dVi:B:5ri:/中加入的连音/r/。
  八是该吞的不吞,如United States,又如wantto。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举了。
  大二时,系里专门办了语音班,每周上一小时课。中国教授负责讲理论、演示英音,另请了位美国诗人演示美音。两人演示一丝不苟,合作天衣无缝,带我们一个一个音标地过。
  语篇选了前面讲到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不长,却教了半个学期:一句一句过,先英音、后美音,每个人都要过关,课下每句话还要念五十遍,务求和课上的演示分毫不差。
  这是天底下最“笨”的办法,可连最初的怀疑论者也不得不承认,最“笨”的办法在短短一学期后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点滴积累终于引发了质的改变。可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既讲到语音,不妨多说几句。
  Q:英音、美音模仿哪个好?
  A:语音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模范得地道都好。但英音学得不好易做作;美音学得不好易“油”,初学者不可不察。
  Q: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提高?
  A:勤查专门的发音字典,如有近百年历史的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除了标音准确、详尽,还常有说明。
  然后就是多听,精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细小的差别。听力最好的教材莫过外国广播,BBC、VOA都行。查过字典,kilometre按英式读法重音在第二个——而非一般人以为的第一个音节——上,再经过BBC播音员的验证,印象就深了。
  如何言之有物
  努力的第二个方向,是讲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地道”,而是力求清楚;要求自己说话不追求所谓的“流利”,而要言之有物。
  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
  两人长期对练,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就无话可说而每次都低水平重复的尴尬。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定要求一定程度的语言来达意,这应当是一种高效率的、有表现力的英语。
  我们常见比赛选手在台上滔滔不绝,其实只消把他们的话翻成中文,就可见其内容的贫乏、逻辑的勉强。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
  这里面固然有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是不是也因为说中文时是“说话”,而一到英语就当是“表演”的缘故呢?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真正用英语说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可以避免这一点,做到语言与时俱进、内容求真务实。
  同时我也不放松自己的强项。


(责任编辑:tys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