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培训

新闻里的同声传译功夫何止了得

<< 返回应用动态 2012-07-11来源:口译
央视新闻里,中日同声传译巧作战。

       在央视的记者群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知道日本地震的第一时间,用同声传译的方式将消息带给中国。他们奋身在新闻搜索的第一线,他们,在传播消息时的不思疲惫,他们,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同声传译的译员们。

       在日本地震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持续38天动用同传136人次
近期,伴随着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局势突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5周年纪念、美军击毙本•拉登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电视媒体上频频出现“同声传译”字样。他们大部分人只见声音不见踪影,但其快捷的传译有效加快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拉近了中国受众和新闻事件的距离。他们到底是谁?同传又是如何炼成的?

       地震报道提升同传认知度
       3月11日,9级巨震裹挟着狂浪夷平了日本东北沿海,此次地震播报中,中国多家电视台都不约而同地启用了“同声传译”即时播报震情的最新动态。
      
       除中央电视台新闻、财经、国际频道之外,上海东方卫视、宁夏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其中央视新闻频道无疑创下了“最”纪录——震后头两周,新闻频道在清晨6点起至翌日凌晨1点为止的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时段中,都在直播间部署了同声传译随时待命。同传配备共持续38天,累计用工达136人次、627小时。

       央视此次启用的日语同传共约20人,他们主要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记者和播音员、高校教师、专事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主力军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很多人从业达10年以上,每年承接几十场乃至近百场同传工作。

       连日高频率使用同传的做法,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对于同声传译这一职业的向往。网上甚至还出现了“如何才能当上同传”的求助热帖,国内不少报纸也纷纷刊登介绍同声传译的报道。

       据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部主任曹日介绍,央视启用同传报道突发性事态开始于2001年底的阿富汗战争。但在同年9月发生的“9•11”事件中,央视却坐失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关注事件的良机,在新闻大战中暂时处于不利地位。但翻身的机会很快到来,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后,央视迅速推出大规模直播,首创国内媒体以直播方式播报战争的先河。当时共有6位号称“中国第一代同传”的英语同传参与了直播。2003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由此更拉近了国人与世界新闻现场的距离。
曹日介绍说,“3•11”地震之前,虽然同声传译参与电视新闻报道的机会逐年增多,但基本上都以零散性需求为主。像此次这样长达1个多月使用同传尚属首次,当然这也和不断升级的日本核泄漏态势不无关系。

       默默守候和主动出击
       “同传”在屏幕上虽然只闻声音不见其人,但醒目标出的名字仍给人光鲜之感。然而实际上,同传们的工作却充满了长时间孤独、不懈怠地守候,甚至是默默无声地等待。

       “3月25日晚上,刚换好睡衣就接到了电话:日本很可能要调高事故级别,快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同传陈博这样回忆道。她随即飞快地换好衣服,夺门而出,飞奔着打上出租车赶到演播室。但直到时钟快要指到12点,期待的发布会并未出现。

       “有时事态不明朗,但为了保险起见,用不用都先配着。”曹日主任强调,谁都不希望因翻译原因造成漏发重大新闻的结果。

       参与此次同传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王小燕介绍说,此次央视同传,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基础性工作,如对NHK信号保持监听,协助编辑整理标题,甚至还会根据需要到编辑机房协助听译采访同期声。换句话说,与通常意义上坐等在翻译间里,就客户准备好的内容进行翻译的“同传”不同,这次的地震报道翻译要求同传主动出击寻找翻译内容(新闻点),甚至协助做好后期报道。因此考验的是同传语言实力和新闻敏感性两方面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