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于整个时代的翻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之产生的便是我们理论观念的颠覆,传统的理念不再适用于新的社会。那么对于翻译来说是否也是如此?翻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之产生的便是我们理论观念的颠覆,传统的理念不再适用于新的社会。那么对于翻译来说是否也是如此?翻译是什么?许多都会说: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这样的定义似乎从未发生过改变,对于我国而言,从两千年前翻译第一部佛经开始,翻译的定义似乎就是这样,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翻译的定义是否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
翻译的前世今生
的确,目前整个翻译界对于翻译的定义仍然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翻译的目的始终都在于翻译人员完成一份准确无误的翻译稿件。但仔细考虑,这样的定义本身都在禁锢着翻译的发展,使得翻译研究始终都朝着“准确”这一单一方向发展。翻译是否还有这其他的出路?
以杨宪益夫妇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这份译本可以说一份绝对合格的翻译件,译件本身文法措辞都可以做到无可挑剔,但这版《红楼梦》在欧美各国不约而同的收到了冷落,原因就在于译者仅仅追求翻译的“准确”,但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化因素和欧美文化土壤的外在基因问题。
时代要求的翻译
人类的翻译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典籍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多文献翻译阶段。传统的翻译定义是建立在前面两个阶段的翻译实践中得出的定义,对于现当下的时代来说,这个时代对于翻译有了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翻译的主流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典籍、文学名著退居边缘化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文献、虚拟文本等。
(2) 翻译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历史上的个人文化行为逐步演变为团队合作行为,且口译的比重越来越多。
(3) 翻译的工具、手段发生了变化。这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翻译软件、语料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翻译的介入。
(4) 翻译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口译、翻译服务、翻译管理以及翻译中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成为热点,另外,“译出”行为也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
(5) 翻译研究队伍发生了变化。过去,从事翻译研究的都是翻译者自己(如严复),而现在,翻译实践者并不一定从事翻译研究,当今的翻译研究不能依赖翻译实践者。
翻译的重新界定
当下时代要求的翻译是一种职业化、商业化、全球化的翻译,翻译的核心不再围绕“翻译人员”,而是“客户”。商业化的社会中,翻译也不可避免的纳入了商业化的范畴。由此推导出的翻译定义应该立足于以下几点:
1.翻译工作不应仅仅追求翻译本身的准确,而应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翻译。
2.翻译不应该是翻译人员的个人作品,翻译过程应以围绕客户需求,在翻译中引入商业化的概念。
3.对于翻译人员的需求也不仅仅在于语言方面的专业性,而是包括译件专业方面在内的语言专业性。
4.翻译不仅仅是单一手段单一方式的行为,应是人工为主,机器为辅;独立翻译,合作完成的社会性工作。
更多翻译资讯,敬请联系我们,北京天译时代翻译公司:400-080-1181.
(责任编辑:tysd001)